原文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鄭鈜(音同“宏”)提案的答復,反映了2018年下半年最新的校園金融風向標。
中國銀保監會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2144號(財稅金融類191號)提案的答復
鄭鈜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適度開放大學生信用卡業務、防范化解校園金融風險的提案收悉。經商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宜疏不宜堵的建議
您提出的建議有很強的針對性。銀保監會、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相關金融服務工作,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滿足大學生在消費、創業、培訓等方面合理的信貸資金和金融服務需求。2017年4月,我會主席郭樹清同志原銀監會召開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商業銀行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2017年5月,原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17〕26號),要求銀行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制化、規范化的金融服務,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提高大學生校園信貸服務質效,暢通正規、陽光的校園信貸服務渠道。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在校大學生3017.5萬人。在上述政策的推動下,2017年政府、高校及社會設立的各項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共資助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4276萬人次,資助資金1051億元,其中國家助學貸款資助409萬人,銀行發放國家助學貸款284億元;辦理學生信用卡355萬張,累計發放學生信用卡貸款11億元,貸款余額 3億元。截至2018年3月末,已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郵儲銀行等12家銀行開展學生信用卡業務,共發放學生信用卡401萬張,貸款余額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46萬張和1億元。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逐步探索為大學生提供各類金融服務。
二、關于創新建立“逐級提額”和“信用獎懲”的信用卡基本制度的建議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1年第2號)第四十五條規定,商業銀行應當按照審慎原則制定學生信用卡業務的管理制度,根據業務發展實際情況評估、測算和合理確定本行學生信用卡的首次授信額度和根據用卡情況調整后的最高授信額度。第五十條規定,發卡銀行應當建立信用卡授信管理制度,根據持卡人資信狀況、用卡情況和風險信息對信用卡授信額度進行動態管理,并及時按照約定方式通知持卡人,必要時可以要求持卡人落實第二還款來源或要求其提供擔保。
根據上述規定,相關銀行建立并逐步優化大學生信用卡管理制度。一是可根據大學生在校學習、信用記錄、家庭狀況等進行綜合評估,以基本覆蓋學生客戶日常月均支出為原則,核定和調整信用卡授信額度。二是根據持卡人(含大學生)使用和償還信用卡貸款的情況,按規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交相關征信信息,對于用卡和還款情況異常的持卡人,視情況采取提醒、下調授信額度、止付等風險管理措施;對于用卡和還款情況良好的持卡人,相關銀行將為其提供畢業就業后提升授信額度和信用卡等級等服務。
三、關于金融、教育和人社等部門協同建立大學生信用卡風險管理體系、加強消費者權利保護和金融素養教育的建議
銀保監會和教育部積極合作,已采取多項措施加強大學生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積極開展大學生金融知識宣傳和誠信教育。
一是強化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渡虡I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發卡銀行從公安機關、司法機關、持卡人本人、親屬、交易監測或其他渠道獲悉持卡人出現身份證件被盜用、家庭財務狀況惡化、還款能力下降、預留聯系方式失效、資信狀況惡化、有非正常用卡行為等風險信息時,應當立即停止上調額度、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授權、分期業務授權等可能擴大信用風險的操作,并視情況采取提高交易監測力度、調減授信額度、止付、凍結或落實第二還款來源等風險管理措施。
二是積極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和誠信教育。銀保監會每年在全國范圍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月、金融知識進萬家、送金融知識進校園等宣傳活動。通過在公眾教育服務區宣傳、舉辦入學金融專題講座、創業金融知識比賽、防騙文藝匯演等活動,向學生普及金融知識,引導其建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形成良好的財務意識和信用意識。為提高大學生對違法違規的“校園貸”、“培訓貸”和、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等的風險防范意識,銀保監會統一設計和制作了宣傳折頁、視頻、大學生應知應會金融知識讀本和課件,推薦銀保監會各派出機構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廣泛使用。教育部結合國家助學貸款工作普及個人征信知識,把防范風險的工作前移至貸款受理階段,組織高校在新生入學和日常教育過程中,提醒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在畢業前告知學生還款方式和違約后果。2017年相關宣傳活動已覆蓋2425所高校校2425所,覆蓋新入校大學生519萬人次。
三是加強金融專業教育。教育部印發《金融學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作出明確規定,推動高校創新金融學人才培養機制,提高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同時鼓勵和支持高校開設投資理財、金融實務等方面的選修課和在線開放課程課。截至目前,全國共有721所本科院校設有1164個金融學類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42萬余人。
四、關于制定高校學生信用卡與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求學、創業融資工具聯接的政策意見的建議
銀保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已采取多項措施推動開展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金融服務工作。
一是切實做好助學貸款工作。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形成了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在內的十余項學生資助制度。國家助學貸款具有覆蓋區域廣、申請金額大、辦理流程快的特點,貸款期限最長為20年,在校期間貸款利息由國家財政負擔。近年來,相關部門聯合印發《教育部 財政部 人民銀行 銀監會關于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若干意見》(教財〔2015〕7號)和《財政部 教育部 人民銀行 銀監會關于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的通知》(財科教〔2017〕21號)等文件,進一步優化助學貸款政策,支持銀行進一步擴大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試點范圍,優化貸款手續。
二是制定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人民銀行等三部委門印發《中國人民銀行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創業就業工作的通知》(銀發〔2016〕202號),規定畢業生自主創業可獲得不超過10萬元的貸款支持,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提高貸款額度,將貸款期限上調為最高不超過3年,簡化貸款申請審批手續,同時政府設立擔?;鹛峁?,財政提供貼息支持。財政部等三部門委印發《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通知》(財金〔2018〕22號),進一步降低貸款申請條件,5萬元以下小額消費貸款(含信用卡消費)記錄不作為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的否決條件,進一步優化貸款申請審核手續,提升高校畢業生創業擔保貸款的可獲得性。
三是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地方團委、創業園區、科技部門、擔保機構等合作,因地制宜加大對大學生創業貸款的支持力度。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大學生創業貸款管理機制,探索符合大學生創業實際需求的金融服務方式。
下一步,銀保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將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大學生金融服務相關工作,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支持銀行開展大學生信用卡業務,同時加大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和宣傳工作力度,進一步增強大學生信用卡相關宣傳的針對性,加強相關風險管理。
感謝您對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2018年7月26日
文章出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本文觀點不代表學姿勢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